理性看待美式教育 外向比内向好是对中国孩子的最大误导

发布时间:2016-11-23

在当今社会,“内向”似乎成为了一个贬义词。在普通人的眼里,外向性格的孩子通常嘴甜、交际广,更讨人喜欢。美国个性与职业评估专业网站Truity网站也曾指出:高收入的群体中,大部分都是外向性格的人,尤其是那种外向感知思维判断型的和外向直觉判断思维型的,而且外向型人才更多的担任管理职务,外向性格的人平均管理5个人,而内向性格的人平均管理3个人。

 

事实真的是这样吗?

 

美国是全球公认的外向型国家,与美国学生相比,国内学生更加显得“不善交际”“不苟言笑”,但若是认真思考一下,你就会发现“外向比内向更好”这样的观点,是美式教育对我们最严重的误导。

 

 

国内学生留学美国之后,对美国学生的第一印象就是热情外向,课堂内滔滔不绝,课堂外谈笑风生,而美国的学校也为这些外向的学生鼓掌。但在长时间近距离的接触过这些外向的学生之后,你也会发现这些学生看似创造了活跃的课堂,但真正意义上拥有内涵思想的人并不多,内向的中国学生,看似沉闷,往往能够一语惊人。

 

外向型的学生比内向型的学生更优秀,这是美式教育对国际学生,尤其是中国学生最大的误导之一。

 

美式教育外向型价值观

 

美国是一个超级大国,不管是在科技、军事方面,还是教育方面,现在都处于无人能及的地位,因此人们都主动地或潜移默化地吸收了美国的价值观,觉得每个人最理想的状态就是像美国人一样善于交际,充满活力与热情。

 

国内的许多学校也纷纷模仿起了美国的学校,将桌椅摆成美式课堂的样子,孩子们围坐成一个圆,觉得这样的小班教学能够更好的培养孩子的组织能力和发展个性。

 

甚至许多接受过美式教育的教师,在考试评分时,也会不自觉地认为优秀的学生都应该是外向的,而无意间给外向性格的孩子加分,给内向性格的孩子减分。

 

 

什么是内向?

 

根据管理学中的MBTI人格类型量表(Myers Briggs Type Indicator),一个人的性格分为四个维度、8个因子:

 

1、对社会做出的反应 (Social reaction):外倾 (E) - 内倾 (I)

2、收集信息的偏好 (Preference for gathering data):感觉 (S) - 直觉 (N)

3、作决策的偏好 (Preference for decision making):对事 (T) - 对人 (F)

4、作决策的类型 (Style of decision making):判断 (J) - 认知 (P)

 

从以上我们可以大概看出,内向与外向是评判一个人人格的重要因素,而许多人对于内向性格的理解有误,就像害羞常常跟内向联系在一起,但其实内向与害羞是完全不同的。害羞是对于社会评论的恐惧反应,而内心侧重于对于外部信息的回应。

 

就像是亚裔人群处理信息的方式与美国人不同一样,两者解决同一个问题的时候,亚裔人群在安静的环境下表现更出色,而美国人更喜欢有声地解决,比如互相讨论等形式。若非要强迫亚裔人群以自己不擅长的另一种方式来解决问题,也实在是强人所难。所以,美式教育所强调的外向、热情,不见得一定适合国内孩子,还需因材施教。

 

 

内向型的独特优势

 

1、内向型更敏锐,更加遵守社会规范和社会道德。在同样的年龄段里,内向型作弊及破坏规则的行为更少,更有同情心,也更少做冒险的事情和出现交通事故。

 

2、内向型领导比外向型领导管理员工的效果更好,因为内向型更善于倾听,较少强迫别人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。

 

3、高收入很少成为内向型做事的动力。因为内向型更希望工作能够带给他们深层次的意义,历史上具有深远影响的思想、艺术创作和发明等都来自内向之人,如爱因斯坦的相对论、肖邦的《夜曲》、J·K·罗琳的《哈利·波特》等。

 

著名心理学家荣格认为,内向者的兴趣所在不是外部世界而是自己的内心世界,即自己的观点、思想、情感和行为;而外向者则把心理能量或者兴趣指向外界环境中的一切。

 

内向和外向没有优劣之分,关注内心的人着力发展自我感,首要面对的是如何认同、提升自己,关注外在的人着力发展能力,首要面对的是如何被人喜欢与被环境认同。


爱尔兰移民

如有任何疑问,敬请留下您的联系方式,我们将安排专业规划师为您权威解答。